欢迎光临北京禾佳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设为首页  |  加入收藏  |  网站地图

玉米播多深合适?

生产上,每年都有因播种机下种深度调试不当,导致播后发生玉米缺苗断垄现象,那么,如何确定适宜播深、播深如何影响出苗及如何影响产量?本文通过整理杜邦先锋的两篇农艺文章,就上述问题简要讨论:

播深对玉米出苗的影响

玉米播种时,覆土深度以4-5厘米为宜,相当于食指指尖到第二关节的位置。

确定播深需考虑:

-土充分接触:种子萌发前,需要吸收约自身重量30%的水分,种层墒情稳定,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,则利于吸胀和萌发;

促进次生根生成:拱土后,次生根开始发育,最早生成的次生根距地表2厘米左右,不受播种深度影响(图1)。一般情况下,次生根到种子之间的距离(胚轴长度),再加上2厘米就是播种深度。

1 玉米幼苗期植株形态

玉米一生所需的绝大部分水分和养分都通过次生根吸收获得,同时,次生根发达,抗早期根倒能力和抗旱能力更强。通常,播深在4-5厘米之间时,次生根发育较好;播种过浅,会影响次生根生成。

入土浅,出苗更快?

一般认为,种子入土浅,出苗更快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先锋农艺团队选择2厘米和5厘米两个播深处理,以先锋35F44为研究对象,比较出苗速度(图2)。


验田(俄亥俄州)

结果表明:播种更深的小区更早出苗,播深5厘米的小区整体已进入V1期;播深2厘米的小区才刚进入VE期。

 

黏土易板结,宜浅播?

关于玉米播种,另一个观点是:土壤偏粘滞、易板结,则播种深度宜浅些,利于拱土萌发。但试验表明:即使是黏土地,播后出现板结,播深5厘米时,出苗仍快于播深2厘米的小区,试验结果并不支持黏性土宜浅播的观点。

为什么不同播深会影响出苗速度?事实上,距离地表5厘米的土层,土壤水含量相对稳定,土壤能够更好的包裹种子,利于种子萌发。

 

表层土温度更高?

另一个易误导生产者的观点是:接近地表,地温更高,更利于种子萌发。事实并不如此,2001年的先锋试验发现:

春季,耕地表层的日均土温,并不是越靠近土表,温度越高;

4月中旬,各浅层土的日均温均较低,各土层温度基本一致;

4月15-18日,距地表5厘米深的土层,日均温还略高一些。

只有2001年5月的第1周,距地表1厘米处温度明显高于5厘米处,这是由于连续1周的持续高温天气引起的,之后这一温差基本消失。

事实上,早期光强较弱,阳光直射对土壤的升温作用有限;另外,春季昼夜温差大,虽然接近地表处白天升温更快,但同时,夜晚降温也更多;而土层较深处,一天内温度变幅小,所以整体上看,日平均土温并无差异。

另外,即使表层土温较深层土略高一些,在拱土前,这一微弱的温差优势对萌发也并无显著作用。

 

播深对最终的保苗率和产量的影响

前面探讨了播深是如何影响种子出苗的,接下来,先锋农艺团队进一步验证播深对保苗和玉米产量的影响。

研究目标:

播深对先锋产品最终的保苗率和玉米产量的影响。

试验方案:

试验时间:2011-2012年。

试验地点:希布伦、科特豪斯、查尔斯顿等10个试验点。

试验设计:裂区设计,3次重复,主区为播深处理(1.3厘米、3.8厘米、6.4厘米),裂区是品种处理(先锋P0965 、先锋P0891、先锋35H42),机播密度5600株/亩。

播深对产量的影响:

2011年的试验表明:3.8和6.4厘米的播深处理,平均产量分别比1.3厘米处理高13%和15%。

累计10个试验点中:

8个试验点,播深6.4厘米时,平均产量大于1.3厘米的产量;

5个试验点,播深在3.8和6.4厘米时,产量无差异;

1个试验点,播深在3.8厘米时,产量大于播深6.4厘米时的产量;

3 播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

2012年的试验发现:播深3.8和6.4厘米处理,平均产量较1.3厘米处理高40%(图3)。

参试的10个试验点中:

9个试验点,播深在3.8或6.4厘米时,产量大于播深1.3厘米时的产量;

6个试验点,3.8和6.4厘米播深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。

播深对保苗率的影响:

2011年,3个播深处理,收获时的亩株数分别是4480、5630、5600株(图4)。由图可见,低的保苗率和低产相伴发生。此外,播深1.3厘米时,低产还与弱株占比较高有关(3个处理的占比依次是:28%、5%和4%)。


4播深对保苗率的影响

2012年,3个处理收获时的亩株数分别是3210、5270、5090株(图4)。结果仍证明,低产与弱株较多有关,3个处理的弱株占比分别是:31%、6%和3%。(来源:登海先锋 由王继师翻译整理)